27simn鋼管去產能困難重重如何才能安身立命 |
發布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15/12/30 15:09:28 點擊次數:87 |
2010 年以前在我國鋼鐵企業發展趨勢經歷過“黃金十年”,但是隨著經濟增速放緩,鋼材市場需求增長速度下降,供求矛盾加重,股票基本面持續走低。現代化已接近尾聲,要求難再現輝煌,但去庫存很有可能減輕供求矛盾。參考了日本鋼鐵企業與我國煤炭企業去庫存工作經驗,剖析在我國鋼鐵企業去庫存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。 七十年代的日本與現如今我國處在相近的經濟形勢,那時候日本鋼鐵企業也面臨困難,1974 年起根據減藥運營、并購、環境保護促進等舉措清除生產能力后,日本鋼材行業贏利并沒有明顯變好,這十多年的去庫存環節,新日鐵、川崎摩托制鐵等日本鋼鐵上市公司也沒有得到顯著絕對收益。 在我國煤炭企業2010年逐漸去庫存且成效顯著,2011年去庫存超出1.5億多噸,2012年清除生產能力2.5億多噸,與此同時產業集中度提升、技術實力提高,2011年領域贏利做到歷史時間最高值,這一階段海螺水泥等混凝土上市企業漲幅超過180%。盡管鋼材和煤炭企業關系能力很強,但2個市場在產業布局、產品屬性等多個方面存在一定差別,我們能比照2個領域,可是不能一味生搬硬套。 在我國鋼鐵去產能邁入經濟結構調整更新、環境保護逐步推進等機會,卻也遭遇諸多困難:鋼鐵工業在GDP、學生就業、稅務等多個方面影響力重要;地方保護促使現行政策執行力不夠;鋼材產業發展規劃失調等。現階段雖然現行政策幅度非常大,但實際上依然存在將廢舊失效生產能力濫竽充數的情況。可能唐山地區也有停工廢舊生產能力1000萬噸級,500立方上下小高爐近2000萬噸級,這種失效生產能力能夠“應對”到2015年,2016年后取代生產能力才有希望看到成效,由此可見真真正正去庫存有待時日。 |
|